砂舞之家砂舞论坛|砂舞视频吧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砂舞之家
搜索
查看: 305|回复: 0
收起左侧

杭州歌舞厅三十年

[复制链接]
砂舞网友
砂舞网友  发表于 2022-10-20 21:39:47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砂舞之家

x
在杭州,上世纪80年代生的孩子们,对于歌舞厅应该不会太陌生,或许家里大人还会去跳两下子“嘭嚓嚓”(用来形容交谊舞节奏,指代交谊舞),说不定还有人,曾经有幸进过歌舞厅领略过当年的盛况。 三十年的岁月,随着各种娱乐方式的兴起,旧时独领风骚的歌舞厅,也渐渐地隐没在各种新娱乐场所当中。 水晶宫的老板潘财安,从上世纪90年代开出了水晶宫歌舞厅之后,一直经营至今。水晶宫最初开在湖墅南路和文晖路交叉口(即现今新花中城大酒店所在的位置),后因湖墅南路整治被迫迁离。潘老板说那时离房租合同到期还有一年多,但是没办法,一定要搬,这一搬就搬到了现在水晶宫所在——文晖路叶青兜桥下的桥洞里,并且在这里一开便是十八年。 潘老板擅长吹萨克斯风,上世纪80年代,他便和人一起组成乐队,在杭州的歌舞厅里表演,可以说,他经历了杭州歌舞厅的起步、繁荣、下滑、小兴旺、没落。

最洋气的社交方式 上世纪80年代初期,杭州市开始鼓励每个城区官方开设两家舞厅,以便群众学习和跳交谊舞,要说开得最早的舞厅,是拱墅区工人文化宫,其实那会儿不叫歌舞厅,而是叫舞蹈培训班。文化宫露天开班教大家跳交谊舞,潘老板的乐队最早就在那里表演,这个乐队超有文艺范儿,是小型的管弦乐队,一曲悠扬的萨克斯风,就能让舞客们在旋律中沉迷得不能自拔。这之后,杭州市包括各个区的工人文化宫、群艺馆都纷纷开了歌舞厅(舞蹈培训班)。 歌舞厅开始起步的初期,政府不允许私人开设歌舞厅,但后期,杭州三星级以上的饭店被允许开设歌舞厅,当时,华侨饭店、新侨饭店、友好饭店、杭州饭店等都开出了各自的舞厅,供舞客跳舞。此时的潘老板就带着乐队去华侨饭店表演。他说,当年有的饭店直接就是吃饭的餐厅当做歌舞厅,客人吃完饭后,服务员就把桌子往边上一拉,乐队在一边儿开始演奏,那中间空出的场地就腾出来供舞客跳舞。 那个年代,歌舞厅的出现,让原本娱乐活动贫乏的人们顿时兴奋了,大家纷纷呼朋唤友地去学习跳舞,学会了跳舞的则会天天报到歌舞厅。跳交谊舞的“杭儿风”就那么呼啦啦地吹了起来,住在马市街社区跳了二十多年舞的周叔叔说:“那个时候去跳交谊舞是毛(很)洋气的社交方式,谁要是不会跳舞,那就落伍了!学交谊舞好找对象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,杭州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工会也开始组织员工学习跳交谊舞,专门请了老师来教。说起这个,目前在红雷歌舞厅工作的张阿姨,可是记忆深刻。她跳了二十多年的舞,可算是资深舞客,没退休前是杭州红峰丝织厂的员工。 1989年,单位工会组织学跳舞,张阿姨也是其中一个。她说,她刚学会的时候,学了男步,女步,因为是丝织厂,女工多,张阿姨就跳男步。学跳舞的人,但凡基本舞步学会后,瘾头都很大,张阿姨每天下班就立马去单位舞厅里跳,工作忙的时候跳半个小时也好的,一天不跳就觉得脚在发痒。瘾头起来,一旦跳上了,那可就不是一两个小时能停下来的事情。她说,那个时候,她还去过朝晖三区的群艺馆歌舞厅跳舞(现杭州文化馆),那里有专门的老师教跳舞。 各家单位组织大家学交谊舞、开舞厅,一则,是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,二则,是把自家单位的大龄未婚青年们放到舞会中去,让他们自己找对象,以此解决单位大龄男女青年的个人问题。 原本大龄青年们交际圈子就窄,那个年代又都挺含蓄。有了舞厅,大家跳一场舞,看对眼的可以继续跳跳舞、聊聊天,一场舞两场舞跳下来,不熟悉的变成了熟悉的,对象就那么找好了,所以,舞厅无疑是大龄青年们最好的找对象场所。这倒与现在各种大龄未婚青年的相亲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,只是那时候通过跳舞找对象,只要看得顺眼,谈得来就好,没有现在那么多的条条框框,人也简单得多。

红太阳广场王老头 舞厅的功能当然不局限在找对象,原杭州市交公司搞第三产业的朱师傅说,现在商务洽谈恐怕更多的是通过吃饭,而在上世纪90年代,杭州大多数单位搞经营的人,要商务洽谈就开个舞会,请要合作的单位相关人员来参加,在交谊舞的舞曲中,大家心情放松,这样的环境,更利于洽谈合作项目。朱师傅就是为了工作特地学的交谊舞,从那之后,他也喜欢上了跳交谊舞,和张阿姨一样,他们在学会跳舞之后,舞步都不是很熟练,急需更进一步地提高。他们又是怎样去提高自己的舞技的呢? 当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,他们都提到了一个人:红太阳的王老头。 红太阳就是现在的武林广场,老杭州都习惯称那为红太阳广场。在红太阳广场,当时出现了一个姓王的老头,弄了一台大音响在广场上放,一边放一边教人跳交谊舞,很多初学或者学了半桶水的人就都跑来向王老头学跳舞。不仅是红太阳的王老头教大家跳舞,旁边还有两个人,也教跳舞,一个和王老头一样是教交谊舞,而另外一个,是杭州歌舞团的,教大家跳国标。 三个人就这么日日在广场上教人跳舞,喜欢跳舞的人通过口口相传,都跑到这里来跳舞,慢慢地就形成了每天几百号人同时翩翩起舞的壮观场景,张阿姨和朱师傅都曾经是那几百号人中的一分子。 35岁以下不得进入 张阿姨跟着红太阳的王老头跳了一年多的舞,觉得自己蛮会跳了,就开始去歌舞厅跳舞。

1990年,歌舞厅就如雨后春笋般一家家地开了出来,一时间,杭州就有了很多家歌舞厅,每个歌舞厅都热烈地播放着舞曲,到处都是“嘭嚓嚓”的节奏。潘老板清楚地记得,大约是到了1995年后,看到水晶宫虽然在桥洞下面,但是生意火爆,很多人也跟着开歌舞厅,先是二轻大厦旁边金城里的歌舞厅,接着是金喇叭,后来浙江医科大学这边的白玉兰等等,都是在这个时候接连开出来的。 不过,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,无论是谁,想要进这样的歌舞厅跳舞,可以。但是,是有前提条件,年满35岁及35岁以上的人才允许入内。 张阿姨笑说:“我那个时候,自己跳得不是很好,又因为年龄还不到35岁,后来在广场上跳了一年多,满35岁了才去那种私人的歌舞厅,叫做天水歌舞厅,这家舞厅现在也没有了。”她说完,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。

杭州歌舞厅在1990年后进入了鼎盛时期,几乎每一家歌舞厅都是满场的舞客,在“嘭嚓嚓”的节奏中轻移步伐,旋转跳跃。舞客们在不同的歌舞厅中跳舞,感受不同的音乐和气氛,也结交新的朋友。如果哪个地方新开家歌舞厅,舞客们必然会成群结队前去体验。但凡在歌舞厅跳舞超过十年以上的杭州人,对那些年他们追过的歌舞厅,都能如数家珍。 朱师傅掰掰手指,随口就报出一串的名字:烛光、金凤凰、金舞池、葡萄园、寻梦园、丰乐、西子、宝石、紫阳……这其中,寻梦园、丰乐、西子、宝石、紫阳都是开设在地下防空洞中的歌舞厅,如今都已经歇业,它们的旧址也早已成了别的营业场所。 当时,杭州的歌舞厅是火得不能再火的娱乐场所,特别是防空洞里的歌舞厅,据说热闹程度可以和现在的酒吧相媲美,不但如此,杭州的歌舞厅还分早早舞、早舞、下午场、晚场、午夜场,即使一天五场,还不一定能满足舞客们的需求

劳保歌舞厅时代 1990年以后至2000年,这十年,杭州歌舞厅从繁荣到鼎盛,又随着时间推移,逐渐向下滑,许多歌舞厅因为各种原因开始逐渐消失。 2000年之后,下岗内退人员骤然增多,很多人从工作岗位上下来之后,一时之间有了大量空闲,却没地方可去,怎么办呢,总得要有娱乐活动吧?那就打打牌啊,跳跳舞吧。于是,杭州的歌舞厅也迎来了小小的客流高峰,也是传说中的小兴旺。 不过,在多元化的娱乐方式面前,即便有了小小的兴旺时期,杭州歌舞厅普遍已经大不如前,很多歌舞厅为争取舞客眷顾,价格都降到了很低廉的地步,几块钱一张门票,还送茶水,大约是那个时候起,价格低廉,装修陈旧的歌舞厅成了一些老舞客消遣的好去处,幽默的杭州人,还给这样的舞厅取了个“劳保舞厅”的名字,就这样,舞客们叫着叫着,也便成了杭州歌舞厅的代名词。 各家劳保歌舞厅一面要在价格上做竞争,争取客源,一面又受到各种新型娱乐场所的冲击,水晶宫的潘老板回忆道:“杭州那时出现很多其他的娱乐场所,有很多的娱乐方式,舞客们或多或少就被分流出去了,生意当然会受到影响了。”那些被新兴的卡拉OK厅、迪吧、棋牌房、酒吧分去了客流的歌舞厅老板,自然要想办法挽回客人,可是,也有一些老板过于心急,反而使得歌舞厅无法维持下去,只得关门大吉。 潘老板对此感触最深的是附近的一家歌舞厅,当时水晶宫对面是烛光,除此之外,朝晖附近还有晚秋、群艺馆、大卡等等竞争对手。其中晚秋歌舞厅的老板为了提高竞争力,吸引更多的舞客,就准备给自家的舞厅重新装修,并加上卡拉OK的点唱服务,同时提高价格,但是因为一下子花去很多钱,结果资金跟不上,无奈倒闭。 歌舞厅的没落,当然不仅仅是这样,每家都有不同的原因,主要集中在房租、经营者、产业竞争、新兴娱场所的冲击四个方面。从2005年至今,那些老牌的、口碑不错的歌舞厅,一家接着一家地关闭,只余下曲终人散后舞客们的无奈,也只余下了主城区内四家歌舞厅,硕果仅存。 在劳保歌舞厅里跳舞的老舞客们,依旧记得歌舞厅最辉煌的时候,只是当那些曾经数一数二的歌舞厅慢慢成为他们的回忆,特别是在杭州纵横了二十多年的丰乐歌舞厅关门歇业,更是勾起了很多人心底对歌舞厅鼎盛时代的眷恋。

鲁班、水晶宫还在 现在,杭州主城区这四家仍在营业的歌舞厅又是怎样的境况呢? 鲁班歌舞厅,位于松木场农贸市场楼上,现在的老板姓杜,因为特别喜欢藏獒,便给舞厅改了一个很拗口、但听上去很是威风凛凛的名字:獒地大舞池。在一楼进门的地方,还悬挂了一副书法“獒地赞”。 鲁班在被杜老板重新整修之后,被杭州舞客们誉之为杭州最豪华的舞厅,票价一般为5元一位,有茶水供应,还实行会员包月。有很多大老远从临平、拱宸桥赶过来的舞客,只为在此跳上几个小时的舞,据常常在这里跳舞的朱师傅说,他有几次还看到过金头发白皮肤的老外来这里跳舞,估计是附近浙大西溪校区的留学生,他们没有固定舞伴,很多时候会笑嘻嘻地在舞客中转悠,然后彬彬有礼地伸手邀请共舞一曲。 水晶宫,这个桥洞下的歌舞厅,是杭州名气最大、年份最长的老牌歌舞厅,环境干净整洁,400多平方的舞池,宽敞而清爽。 潘老板说,1995年在这里安营扎寨时,什么都没有,他自己一砖一瓦建起了现在的格局,当时地方比现在要大一个桥洞,那个桥洞的空间,他建了一个喷泉,舞客们可以绕着喷泉悠然起舞。后来,因为运河景观带整治,就把靠河边的桥洞归还租借方。 现在水晶宫的生意还是一如既往,收费也维持在早场5元,下午场4元,晚上5元,到了双休日则提到6元,说到这个,潘老板笑说,其实双休日贵一点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因为这两天来的人太多,为了限制人流,保证舞厅的安全才这么收费。每逢双休日,水晶宫也会有爱好交谊舞的年轻人出没,他们大多是学生。

红雷、大森林相争 红雷歌舞厅,位于所巷一座小楼的三楼,原名许氏歌舞厅,顾名思义,它的主人姓许。不过,现任经营者为章老板,最早是音响师,他在此经营了三年,早年在凯旋大厦那边也经营过歌舞厅,因为那边拆迁,没有房子了,于是转而承包了红雷歌舞厅。这里放的舞曲都是他自己精心剪辑后的成品,陈旧的音控台上,放满了他自己做的舞曲CD。 今年他的合约即将到期,他说自家女儿已经快大学毕业,做了那么多年歌舞厅,甚感疲倦,决定不再继续承包经营红雷歌舞厅。 在离红雷不远处,凤起路农贸市场二楼,则是大森林歌舞厅。两家歌舞厅因为距离相近,又一起经营多年,一直处于竞争的状态,两家价格战一打再打,最后,硬生生地把价格拉低到了女客2元,男客3元,不但如此,还免费赠送茶水。 按在此工作的张阿姨的说法,现在两家本就靠这点儿门票收入支撑的歌舞厅,这样一弄,价格都一样了,谁也不敢涨价,唯一区别,大约也就是在舞客的年龄上。 红雷早上老年人多,下午场和晚场来跳舞的老舞客大多年龄在60岁左右,她笑称,有点像是老年活动中心。大森林舞客在年龄上相对比红雷的年纪轻一点,舞客年龄集中在50岁上下。除此之外,两家无论是地段和内部装修上都再无大的区别。

后记 撑起舞厅的舞客 歌舞厅能够在三十年后仍旧存在,说穿了,靠的是人,靠的是对跳舞执着的舞客们,是他们延续着歌舞厅的生命。这些舞客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会跳舞,虽然歌舞厅曾经也一度传出各种不好的事情,什么跳着舞就婚外恋啦,什么女舞客被骗子骗啦,但是他们对跳舞的热爱,使得他们顶着外界异样的目光,一跳就是几十年。如今的他们都已经五六十岁,下岗的下岗,退休的退休,有的人每天都来舞厅跳一场舞,当作锻炼身体,然后和熟悉的老朋友聊天,唠唠家常;有的不常来,但是只要有空就一定会来跳,跳完就买菜回家。对他们来说,这就是生活,劳保歌舞厅是他们这个年纪的时代印记。 而以后,大约真的就会如张阿姨所说:“等到我们这批人都老了,跳不动了,歌舞厅大概也就都会没有了。现在像我女儿这样年纪的年轻人,都不喜欢跳交谊舞,他们更喜欢酒吧啊、KTV啊,要么就是在电脑前面坐坐、上上网。


上一篇:鑫林里的粉色衣高个哈尔滨妹纸不错
下一篇:沈阳~铁西鑫农垦遇清纯极品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砂舞之家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